哈喽大家好,我是FanFan,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刚入坑胶片(谈不上摄影,因为我算是小白)。
我为什么要从数码转到胶片?其实我也不知道,可能没体验过,想玩玩而已,结果一不小心就进坑了!
差不多5年前开始正式接触摄影。当时什么都不知道就入了m43系统的OLYMPUS EM10 ii,不知不觉过去5年,镜头也换了不少。由于工作的原因,从两年前接触到了胶片机,当时是一个爱玩胶片机的同事带着他的莱卡到了办公室,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莱卡。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更加没有了解过胶片机,所以当时就有好多问题问同事,我其实脸皮还是很厚的,问了好多低级的问题,怎么用胶片机拍照?怎么对焦?怎么换交卷?指着相机:这是什么?那又是干什么用的?问题层出不穷,同事也很耐心的给我解答了这些问题。解答后,同事还把相机给我玩了一会儿,让我自己试着拍一拍,其实我一开始不是很敢拍,因为按一下快门一张也是钱啊,如果没拍好岂不是很尴尬?所以我第一次也没有拍只是拿着把玩了一下。其实那时候我也想着有一天我要买个属于自己的胶片机,但是由于什么都不了解,我需要先去学习一下胶片机的知识,虽然说摄影的三要素:光圈、快门、iso,我都基本上很了解了,但关于胶片但实际操作还是要进行一番学习才能达到熟练但目的。慢慢的同事带了更多的设备给我讲解,出现了很多之前根本没接触过的名词:旁轴、单反、双反、135、120、黄斑、裂像、估焦、测光、电子快门、机械快门等等,也慢慢的尝试着用同事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在同事的指导下,也冲洗了一些照片,冲洗出来之后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很有质感,于是更加坚定了我玩胶片机的信念。
不过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胶片机是同事去日本回来,带回来了几个一次性相机,作为送大家的礼物,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胶片机。24张的胶卷,拍的很谨慎,但是一次性相机由于光圈太小,只能在室外光线充足的时候拍摄,我当时不知道,在室内一个劲的狂拍,最后在同事的指导下,自行冲洗,经历了整个过程,挺有意思的,但是到最后我看到定影后的底片,24张只有四五张能看的,还都是在室外拍的。其他的都是曝光不足,黑乎乎一大片,根本不知道拍的是什么。记录一下第一次冲洗的过程:
这两年时间玩了同事不少机器:海鸥、禄莱、莱卡、美能达、康泰时、马米亚、还有一些说不上来的老毛子品牌,各种对焦方式的,但是始终还是没有属于自己的胶片机,之前同事在小黄鱼上给我推荐过一台机器,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零花钱,所以也没入手。今年受疫情影响,我的理财产品一跌再跌,跌的我都快哭了,心想都跌成这样了,给自己买个礼物安慰下自己吧,刚好同事在隔天的下班时给我推荐了小黄鱼上的一款胶片机,我当时根本就没有犹豫,同事说价格合理,我直接就下单了。其实我对那台机器根本不怎么了解。当时只买了机身+两卷胶卷。卖家说测光不能用,其他基本正常。因为是老乡,聊了几句之后,他说送我几个胶卷暗合,最后以260元到付的价格拿下了机身+2卷胶卷+5个钥匙链暗盒。买过之后那天晚上,我基本上一直在网上看这款相机的各种参数,讲解,评价和同事说的基本上差不多,性价比超高。这个相机就是宾得SPF,M42口的镜头。M42号称万能卡口,可以转接各种卡口的镜头。关于M42卡口,我们看看来自于维基百科的解释:
M42是一种标准螺纹接口的代号,被应用在例如Praktica,福伦达,理光与Pentax(Pentax Spotmatic),Pentax ES,ES II相机系列上;M42继承于老式M39螺纹,并源于那个相机厂商还未尝试相机镜头必须与专用的卡口系统配套使用的时代。
M42镜头通用性很好,只要有合适的适配器,可以转接其他系统用(比如Canon FD和EOS,Contax/Yashica,Minolta MD和AF,Nikon,Pentax K,Praktica)。对于某些摄影爱好者来说,M42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由于生产M42镜头品牌众多,其中不乏蔡司,施耐德,福伦达,宾得等光学巨头,在各个焦段都有一些品质优良的镜头。
M42镜头接口也不是完全都一样:除普通M42镜头通过螺纹固定外,有些镜头也安装了暗扣(福伦达,Pentax最后M42系列)。这些镜头可将光圈值传递给机身,在光圈打开的情况下也能测光。而在一般M42相机上,测光需要将光圈收小到预设值。此外,光圈值的电子传递也得到实现(Practica LLE)。使用一个轴向运作的小针来关闭光圈的方式在M42镜头上也是一个标准。小针在镜头转入机身后停在6点钟方向。基本上所有M42镜头(非长焦)都带这么个小针。
镜头也是第二天在同事的推荐下从小黄鱼购入的,260元拿下的M42的太苦马 smc 55mm F1.8 的人像镜头,这下全套的装备齐全了,因为差了镜头和机身差了一天,同事就借过了他的m42镜头给我先用着,终于由自己的胶片机了。入了胶片机之后我真的很少去用我的数码m43相机了,也许是一时兴奋,喜新厌旧了。
镜头到手,晒一下装起来的合影。
对于胶卷也开始了有自己的认识,iso50、100、200、400。 第一卷为了成片率高一点,提升自信心,同事送我了一卷iso400的卷,为了提升感光度,在较弱的环境下获取较高的快门速度,防止手抖。 很多新手上来就拿着iso100的卷开拍,基本上在室内环境下,快门速度一般在1/30秒,光线不足的时候甚至是1/15秒,这样以来如果手不稳,再加上胶片机的机械快门动静较大,会产生震动,即使是对焦对没什么问题,也很容易造成画面糊掉了,产生废片。
说说宾得吧,虽说我对宾得这个品牌没有态多了解,但多多少少也知道这个品牌。朋友圈也有几个朋友在用宾得的数码单反。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我们直接看机器吧!哈哈!
底部仓,三脚架旋钮以及回卷旋钮。
其实现在玩胶片,除了胶片的质感外,就是胶片的操控体验,对我来说就像手持狙击枪,上膛,瞄准,屏气凝神,按下快门,这种一连贯的操作让我陶醉其中,每按下去一次就是一种期待,期待未知的效果。
开拍,很多人会问我,怎么操作呢?请看我的骚操作。
首先要了解一下相机的操作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接着我们来装卷的操作,准备好胶卷——打开电池仓——装胶卷——结束,哈哈我们还是看图进行操作吧,直观一点。
首先要打开机身后背,打开方法如下
装上胶卷,并将胶卷拉出到另一端卷轴处
将胶卷的片头插进卷轴上的缝隙,用力捅进去,如果看不到缝隙,就稍微转动上弦拨杆,这里要插紧。
这里注意要把胶卷两侧的孔对准旁边的齿轮,以便上弦过片胶卷能跟着走。
然后上弦,将胶卷过片,卷进转轴。
关闭后背,开拍。此时我们可以看到胶卷的计数器已经归零,不过一般头两张在装卷的过程种已经曝光。
其实拍照只需要两个主要动作,一是过片,二是按快门。但是需要时刻关注测光、快门、光圈等参数。相互配合才能出现完美的瞬间。
测光在拍摄过程种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出片的成功率。这个机器目前测光正常,要通过电池进行测光。从取景器能看到测光表。
转动对焦环,取景器内部会发生如下变化,在最清晰的时候按下快门即可。
拿到相机的第一周后,第一卷出片了,效果还可以,可能是对焦方式比较直观,成片率还是挺高的。胶卷(iso400)+冲洗+扫描成本在45元左右一卷,下面放一张拍的效果。
的时代,让我拿着相机毫不犹豫的各种无脑拍,根本不用考虑各种参数组合。但与此同时也丧失了很多对摄影的思考,胶片能让我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慢的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能够让我静下心来记录瞬间并有所期待,这是摄影,数码摄影无法替代的。虽说后续成本会相对较高,但是根据着一个月来的拍照频率,基本上在一月3-5卷左右,一年下来也就60卷,成本看胶卷的类型了,价格不一。后续我准备学习一下自己冲洗,体验一下,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最近逛小黄鱼有点多了,发现其实胶片热开始席卷,我想慢慢的很多人会踏进胶片的浪潮里。
写文章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玩了大概一个月时间了,目前这个机器也满足我的需求,就是个头有点大,目前在寻找下一台目标机,目前是旁轴七剑种的OLYMPUS 35 RC,看中了其小巧,我称之为巴掌机,但是价格貌似被炒的挺高,希望我能早日收到,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喜欢此文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收藏点赞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