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一个平凡的称谓
一生不平凡的使命
阳光普照 园丁心坎春意暖
雨露滋润 桃李枝头蓓蕾红
在平凡中坚守
在坚守中不凡
身为师范 为人师表
人生没有送分题
好在您曾教过标准答案
今天是教师节
农农推出农大最美教师系列故事
教书育人始不停
师爱无价记心中
最美教师朱秀红
潜心钻研 推进课程育人
朱秀红,女,生于1966年10月,现为林学院环境系教授。多年来,她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与道德情操,受到上级部门多次表彰,曾获国家林草局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校级科技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教师积极探索课程育人,2018年获国家林草局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 A 类、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 A 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019年出版国家林草局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环境保护概论》、获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20年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
朱秀红老师身为一名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课本为本,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本分,回归梦想,三尺讲台之上,她播洒着真挚的情感,传递着珍贵的文化,激励着年轻的心灵,也耕耘着属于她的无悔人生。用真诚触动情感用关怀陪伴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能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学生!”。朱秀红老师深知道德修养的核心体现在一个“爱”字,真情、真心、真诚对待周围的人,为他人做再多的事也不觉得苦和累,反而能够收获满满的幸福!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校园,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朱秀红老师始终担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班主任。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取决于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的多少。朱秀红老师虽早已年过五十,但面对 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她与时俱进, 采用新理念、新手段,以情动人,爱教育、爱班级、爱学生。她深知爱教育事业,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爱班级,才会把全班学生凝聚在你的周围;爱学生,才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 人们常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朱秀红老师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乐趣。看到他们小小的进步,会有大大的喜悦。她不希望将“牺牲”、“奉献”当成教师的代名词,更愿意与学生共同努力,教与学相长,在成就他们学业的同时成全自己的事业,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她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她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她是一汪清泉,滋养自己,更为润泽他人。担任班主任更进一步拉近她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直接称呼她“班主任”明显有别于其他老师,她就是他们的亲人,学生心灵停泊的港湾。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很多家长、教师、学生都只关注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性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的健康等更重要的方面。因此,朱秀红老师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情感的力量,体察学生、亲近学生、温暖学生 、呵护学生。她认为每个教师都知道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宽容的心来爱每个学生,爱各种各样,各具潜质的学生,因为学生不仅仅是每个家长的,还是祖国的孩子,祖国的希望,人民的希望,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是弱势群体,其掌握的信息相比于老师是严重不对称的。通常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第一个求助对象就是大学班主任。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海南的学生从未感受过北方冬季的寒冷,突然降温竟然没有保暖的衣服,不知道冬季需要多厚的被子!东北、新疆、广西、广东的学生几乎每届都有,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尤其是生病的时候, 最需要别人的关心。一名外地女生生病住院,父母不能来陪伴,朱秀红老师视同自己孩子生病住院,课余时间全程陪同,吃的用的准备齐全。当她将在家里花费数小时煲的银耳莲子红枣汤送到她面前,学生笑了,眼眶湿润说:“汤的味道与我妈妈做的一样!”。出院那天,家长打来电话担心出院手续复杂孩子不会办,学生高兴对妈妈说:“我们老师已经替我办好手续,正准备开车送我回寝室呢。”潜心钻研推进课程育人
朱秀红老师带领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推进课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想让学生成就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须先砥砺第一品行。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更要将专业的使命牢记心中,要成为能够回馈社会、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有使命感的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品行、热爱伟大祖国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肩负国家振兴的重担,如果没有以国家为荣的思想,一个没有“品” 的学生,能力越强破坏性就越大。培养人才,成绩不能成为唯一标准,道德品行同样很重要。课程思政不是做表面文章,简单给课程贴上“思政”标签。表面上热热闹闹是不可行的,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路、教材、教法、等多方面创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通用技能或素养的培养。另外,通过不同学科的积极渗透生态文明思想等措施,丰富生态文明理论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朱秀红老师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团队授课教师培训,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素材,抓好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等;在课程建设、教学组织、质量评价建设中,注重将“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效果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讨论教学设计内容针对最新报道的事件、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问题,具有挑战性以及想象空间等,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看到疫情来了,是强大的祖国无私的全额救助着同胞,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进而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认识到人们的吃住行都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关,更加坚信保护环境就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并建立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理念。 多年以来,作为一名大学专业课教师兼班主任,朱秀红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看到学生一步步成长,她感到无比自豪!孔德政
修身树人重身教
孔德政,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艺学院副院长,国家一流园林专业第一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已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36年。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团结协作,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师德垂范,深受师生好评。
修身树人注重身教
孔德政老师理想信念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担任院党委委员、纪检委员,热爱党务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孔德政老师一直坚信: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潜移默化着学生。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服从分配、遵守纪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入校,每次授课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间和课后随时辅导和答疑。近年来先后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孔德政老师爱校如家,对工作从未有一丝的懈怠。2020年10月的一天晚上近10点,2号楼一间实验室不明原因起烟,此时他从外地出差刚返回郑州。得知消息后,他不顾一路疲惫,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情况,排除隐患,待问题解决完毕已近午夜。他爱生如子,关注学生,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2012级一名学生体育训练受伤,他出钱出力并亲自陪护,连学生家长也被孔老师的付出感动。07年,一名毕业生突发病情紧急住院,他第一时间垫付医药费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住院期间他多次前往探望,叮嘱学生遵医嘱多休息,及时宽慰学生临近毕业的焦虑心理,为学生提供笔记本电脑并远程指导其修改毕业论文。在他的爱与关怀下,该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毕业答辩。一腔赤诚 倾注科研
孔德政老师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多次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时刻关注专业相关理论和前沿问题的研究,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吸收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50余项。近年在荷花资源收集、关键基因的筛选与研究、牡丹、玉兰、银鹊、楸树等河南重要物种的研究中取得众多科研成果,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得到应用单位的高度评价,培养研究生近百名。近年来,在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形成了自身的研究体系,培养了4名博士研究生,对该方向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孔德政老师的带领下,《园林树木学》课程于2017年、2018年分别获得了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等荣誉,2020年《园林树木学》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称号。参与《园林苗圃学》课程组获得了河南省精品课程称号。在近年来的学生评教中,均获得了优秀等次,深受学生欢迎。坚守初心 大爱育人
孔德政老师始终坚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他要求自己不断强化使命自觉和情怀担当,做到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力争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教学中,孔德政老师注重课程思政,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理性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性思维水平。 作为多届班主任,孔德政老师给予学生家长般的关爱,关心学生从点滴事情做起。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他多次慷慨解囊,资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即将毕业,不能足额缴费的学生,帮助其垫付部分学费;热心为毕业生推荐、联系工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提供复习资料和咨询。多次被评为校、院优秀班主任、优秀指导教师,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校、院级“先进班级”荣誉称号。2008年,他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孔德政老师名下的一名2017级研究生由于个人性格原因,毕业论文没有顺利通过外审,未能按期毕业,心理产生了巨大压力,一度产生退学甚至更为严重的倾向。知道到这一情况后,他寝食难安,心中不断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每一名同学,希望学生能够重拾生活信心。于是他抽出时间对学生的家庭、人际交往等情况做深入的了解,与这名学生进行多次促膝谈心,慢慢使这名学生恢复了信心,继续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牢记使命 服务社会
在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孔德政老师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己任,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对口支援、扶贫和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参加对农业管理干部、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等素质提升培训,场次达百余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多次获得委托单位的表彰。 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为不影响正常上课和科研工作,总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科研基地、苗圃田间,孔德政老师的足迹踏遍全省各地,和众多公司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为其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积极进行员工培训等。李新建
立德无声献教育 博爱之心铸师魂
李新建,男,动物科技学院教师,1977年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参加工作,18年来一直从事养猪生产方向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河南省畜禽资源普查猪专业组组长。
立德树人 专心教学 不断创新
2003年7月毕业后,李新建老师一直担任本科动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猪生产学》和研究生《动物安全生产》,年均教学工作量400学时以上。认真上课,上好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为了能上好课,李新建老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2008年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2014年创新建设了精品共享课程,首创了企业家进课堂授课模式,及时传播生产一线最新知识,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获得2020年度校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改革案例。参加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并获得了微课大赛河南区二等奖,通过大赛逐渐成长,并把这些经验逐渐应用在教学中,任课中他追踪课程发展前沿,及时补充新知识,结合学生新需求,主动优化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精品课。为了丰富自己的生产实践,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的大大小小猪场。另外,他每年带领20多个本科生实习生,深入养猪场,通过深入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养猪场,李新建老师全面了解了养猪的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丰富学生教学课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李新建老师每年亲自带领学生深入养猪生产第一线,指导学生学习现代养猪技术,亲自示范技术要领,不怕酷热和劳累,在2016-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动科杯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016年获校优秀教师,2018年获本科生毕业优秀指导教师。细心关爱 指导学生 全程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毕业至今,李新建老师连续担任五届动科专业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结合不同新生的不同心态,创新性使用了 “一对一”新生带班模式,也就是每次针对一位同学进行谈话,深入每个同学的内心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总结问题,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大学的经历,通过走访和调查,建立了大学生“分阶段培养”模式,逐步开展了专业教育、大学生活总体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及研究生考试培训、创业培训等四阶段培养模式;在平时积极深入学生宿舍,时刻了解学生的生活,并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困难;并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如发现有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亲自联系企业,开展捐助活动,累计资助困难学生21名,使学生无压力、无包袱,好好学习。在其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李新建老师所带的班级获得多项荣誉,如校级先进班级、省级文明班级等。本人荣获校、院两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以及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潜心钻研 坚持实践 服务产业
任教十八年来,李新建老师不仅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还潜心科研,认真实践,服务产业,先后服务我省龙头企业牧原集团、河南省新大牧业、河南诸美集团、河南谊发牧业等40多家企业,与牧原集团联合成功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7年被聘为省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指导农户脱贫致富,获得2018年度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先后发表SCI论文11篇,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5部,主译2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科普项目、扶贫开发、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项目等10多项,获得农业部渔业丰收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成果鉴定3项,教育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河南地方标准1项。 李新建老师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高等教学的舞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是最美的大学教师。张秀丽
立足讲台 坚守教学第一线
张秀丽,女,民盟成员,1973年生,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农业工程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机械工程师,国家农业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张秀丽老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上认真负责、默默奉献、关爱学生。
立足讲台 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发挥“双师”优势 默默奉献光与热
在教学方面,张秀丽老师自入校以来,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2门,多次担任新生班主任,年平均教学工作量500课时以上,编写专业课教材5部,作为机械工程师,属于工科急需的“双师型”教师,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秉承认真做事和真诚待人的态度,通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多次获评河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称号。 张秀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既精于“授业解惑”,又时刻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心中有国家和民族,她利用自己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在课堂上既注重传递理论知识,更着重指导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结合企业设计案例深入浅出进行讲解,把专业课程系统的联系在一块,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业余时间张秀丽老师经常到企业进行回炉再学习,掌握目前更新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自身的知识更新,进一步以问题为导向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出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学习潜心研究注重科技创新
逐步解决农业装备实际问题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命运”。在科研方面,张秀丽老师深刻理解农业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为此她先后主持完成多个农业装备的创新研究,申请发明专利35项,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横向项目4项,编写企业标准4项,参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自2012年以来,为了解决现有田间管理机械中耕培土能耗大、培土高度低的难题,张秀丽老师经常深夜还在实验室和研究生一起探讨培土技术关键核心问题,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到田间进行性能试验。在课题研究的五年内,张秀丽带领课题组几乎每个周末都奔波在实验室、工厂、田间的路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构建了多约束中耕培土方法,实现了机器对土壤流向的精准控制,掌握了高垄低能耗中耕培土技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 热心社会服务
致力于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助力绿水青山建设
为了解决农村垃圾围村的问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2014年开始张秀丽老师与登封中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研究,从农村生活垃圾多级分拣生产线、塑料分选与处理生产线到渣土肥料化利用生产线,一点一点研究与优化。该公司生产线建设初期,夏天收集的垃圾堆积在厂房里面,苍蝇漫天乱飞,张秀丽带领研究生一边对抗酷暑,一边与不停飞到脸上的苍蝇战斗,加班加点在一个月内完成了生产线图纸的设计与绘制任务,成功研制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生产线,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环节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当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当地部门和农民的认可,获得郑州市“1125聚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称号。怀着奉献之心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提升毕业生质量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张秀丽老师关心集体、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她每年从大二里面招收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倾尽巨大的心血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先后获得“东方红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河南省挑战杯比赛特等奖、全国3D大赛一等奖等奖项40余项。兴趣小组的运行提高了学生综合水平,学生在考研研究生复试阶段大都深受报考学校好评,本科生到企业就业也因为有参与项目和大赛经历上手快,深受企业赏识,在企业发展好。兴趣小组的良性循环为学校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提高增砖添瓦,从而扩大我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花俊国
立德树人 科研育人
花俊国,男,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曾荣获省直优秀党务工作者、省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省社科类成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从省直企业转行从教10年来,认真教书育人,潜心科学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工作论文10余篇,获得了院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指导老师和省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传道授业 让尊为人师不虚名
“既然选择了教学,就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是花俊国老师的决心。实践中,花老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勤于思考人才成长规律,把多年来从事企业管理的经验、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不断探索如何当好班主任、当好研究生导师的方法。在研究生培养上,他推崇“学生周例会”制度,建立学习促进机制,实行轮值主持制,力求例会实现高质量、多效用、育全才,同时利用腾讯云会议和微信,实现会上会下、线上线下不间断交流,进行答疑解惑,实时追踪进度。使学生既促进了学习、交流了信息,又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当众讲话能力。自例会制度实施三年以来他从未缺席例会指导,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因病住院手术次日,依旧坚持参加学生网上“云例会”。那次3月25日疫情期间的晚上7点例会让同学们记忆深刻,当时他们觉得老师的声音和状态有点不太对,都以为风寒感冒,后来偶然聊起,才得知当时老师头一天才做了3个多小时手术,身体虚弱、伤口尚未愈合,手上还在打吊针,妻子深知拗不过这个平常与她聊天三句不离教学、论文的“老教师”,便协助他操作按时进入了线上例会。正是这样使学生们实现了疫情期间的弯道超车,每个人都发表了1篇论文。学生们深切感到,能遇到花俊国这样的老师真是无比幸运。花俊国老师重视科研、追求论文的同时,还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年教学工作量始终名列前茅,最多超过700学时。他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职工生的普遍肯定,在教学考核和年度考核中先后多次获得优秀。立德树人 让关爱呵护不缺席
“学生们不仅渴望知识,也渴望温暖”,花俊国老师如是说。实践中,他始终把关爱学生作为座右铭。前年,一个学生家里突遇变故,他得知后,立刻电话安慰,托人带去心意。事后,在他的鼓励下,这个学生化悲痛为力量,立志学成报效国家、报答社会,学习的劲头更加充足,学习成果名列前茅,成为为数不多的在《农业技术经济》和《农业经济与管理》上发表2篇论文的学生。花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多才全能发展。对学生成长和培养,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宜学则升,宜业择业”的原则,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考研读博早动手,考公就业早打算。他担两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学生考研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将近20人,所带研究生张俊华、宋高雅、孔儒婧于近两年分别考博进入中农、南开、人大。回忆起考博期间,他们三人感慨地说,老师在论文写作上,既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又要考虑研究的实证方法怎么解决;既逐字逐句改稿子,又精心费心选杂志。在选择目标院校上,老师既帮助学生选择合适院校、研究招考信息、挑选报考导师,又帮助购买相关书籍、督促复习备考、疏解心理压力。没有老师的指导帮助,难以想象有他们的今天,老师为他们真是操尽了心。同时,花俊国老师对选择毕业就业的同学,积极寻求各种渠道,搜集各种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单位顺利就业;对遇到特殊情况的同学,及时给予关心帮助,让其渡过难关。从教以来,花俊国老师以实际行动,将“人师”二字诠释的淋漓尽致。科研育人 让成果成才获双赢
“著作等身,贵在培才育人。”花俊国老师总这样看待。花老师不仅痴迷于科学研究,还始终不忘人才培养。他以身边的长江学者和社科专家、拔尖人才为榜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的头一件事,就是给学生发微信研讨学术问题;还经常晚上十点多和学生交流,讨论论文写作,斟酌表达用词。今年春节期间,他多次和妻子说,保证不再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而他自己却得空就在电脑旁改课题材料。近年来,他针对重大动物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问题多发、频发的突出问题,积极申报省部级、国家级项目。先后申报承担“美国经贸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与调控对策”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4项,为农林经济管理和会计专硕研究生的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和载体。在《农业技术经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完成工作论文10余篇。他始终坚持课题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双促目标,以课题研究促学习,以能力提升促科研,实现了课题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双丰收。先后完成省级项目3项,撰写在研项目论文5篇;培养出发表有学术论文的研究生9名,其中读博深造3名,体现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目前,花俊国老师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牛”精神为动力,争做“大先生”,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勤勉工作,砥砺前行,努力为河南农业大学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赵菊敏
立志作良师 甘为学生梯
赵菊敏,法学博士,文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来到农大工作,教龄17年。先后主持参与教学规划、教改项目12项,获得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等教育教学奖励18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用一颗赤诚之心,立足岗位,默默耕耘,忘我工作,三尺讲台见证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三农”法治进程中有着她奉献的力量和智慧;学生成才的路上有着她谆谆教导和关爱。
三尺讲台 一片丹心一生热爱
赵菊敏老师以一片丹心践行着习总书记对高校教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就职业责任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谈到法理学,大多数人的印象或许是严肃和枯燥的,但在赵菊敏老师的课堂上,她却总能用生动典型的案例、幽默诙谐的语言将繁杂的理论知识通俗地讲解出来,并且还能引发学生们更深层的思考,使学生们跳出课本,领悟法律的真谛,真正做到了解惑与传道的统一。她还格外强调,法学专业光学书本的知识是肤浅的,因此法学教育应更侧重于启发性、创造性思维的碰撞、塑造和表现,侧重于学习、研究、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努力做到以科研促教研,任教以来共发表论文25篇,主持和参与科研、教研项目26个,多次获得科研奖励,践行了“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和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的师德要求。 赵菊敏老师在做好专业知识引导的同时,也是学生的灵魂摆渡人,向学生们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他们能够收获芬芳。借助专业教师的优势,不仅传授学生法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借助法学专业信仰培育学生的人格价值取向,让学生有守护中国法律,改良中国社会的远大理想和光荣使命感。并通过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启发学生、激励学生们以正能量的心态积极参与大学生活。“老师经常向我们强调,‘法律人’的本质也是‘人’,要先做好‘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毕业10年的张同学回忆起赵老师上课时的情景时说。崇农尚法 一方领域一颗初心
作为一名农业大省的农业大学的法学教师,赵菊敏老师始终秉持“弘农扬法、以法护农”的初心。赵菊敏老师的专业是法理学,她研究趣向的展开就是依据法理学为法学学科所构建的世界观——方法论框架,一方面把法学专业知识和农大这个平台相结合,形成“以法护农”、“以农促法”、“农法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研究三农问题,包括农村土地法律制度问题、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问题等,主持的重点课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户籍、土地产权及就业制度联动研究”的调研报告中关于户籍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的论点被河南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信阳市农业局等部门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论辅助决策、研究服务发展的目的,从理论上为“三农”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赵菊敏老师立足专业领域,开展了大量法律援助服务活动,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当作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多次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入选河南农村法治宣讲团,凭借丰富专业的法律业务知识,利用“线下+线上”多维宣传手段,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点和法治基本需求,构建了“农大1234”农村法治宣教平台:即1个实践平台——模拟法庭,2个法律援助中心——农大法律援助工作站、女工法律维权中心,3种服务形式——三农在线法律咨询、农业法律顾问、实地纠纷调解,“4进”目标——法律政策进乡村、进农户、进田地、进社区。数年来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上百条,代群众起草法律文书数十件,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十数起,开展普法讲座十余次,切实为乡村振兴的健康推进保驾护航。为爱坚守 一肩事业一肩家庭
赵菊敏老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军嫂,她深知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深感军嫂的光荣。她的爱人是一名工作在特殊岗位的现役军人,救灾、抢险、处突、维稳,常年在外,生活中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无助,但她把军属特有的坚定与教师的使命融入工作和生活。作为一名业务优秀的教师,17年来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讲《法理学》、《国际私法学》等8门课程,年均工作量570学时以上,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数次获得优秀班级体;作为一名优秀指导教师,常年多次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各级法律专业辩论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农业院校教师,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为广大农民及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普法讲座,助力护航“三农”发展。教师与军嫂的双重身份,让赵菊敏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扛起了照料家庭、老人和孩子的重任。数年来从未因繁重的家务事,耽误过工作,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期间也因为太过操劳,胃出血住院治疗,也没有耽误过一节课。赵菊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园丁精神,体现了一名军嫂、一名教师的责任担当。 立志作良师,甘为学生梯。17年来,赵菊敏老师用自己对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用自己爱生、爱校、爱农、爱国的初心诠释了最美教师的内涵。鹿林
身正为师 潜心思政
鹿林,男,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主要成员、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执行主任。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王阳明研究会副秘书长、《儒学与文明》执行主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伦理道德研究,现承担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和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及公共选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一心扑在教学、管理、科研工作上,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至少6门,年工作量达900学时以上,甚至高达1100多学时,先后多次受到学校、省各类表彰,在广大师生中普遍赢得好评。
爱岗敬业 忘我奉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鹿林老师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始终把工作、教学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忘我精神。鹿林同志承担本硕博的六门课程,抱着不能“落下一堂课”的信念,今年3月突然腹痛的他忍着强烈的腹痛完成了新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拒绝了家人让他请假去医院的建议,赶去了许昌校区上课,直到高烧43度才被家人硬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他患了急性阑尾炎,而且化脓性穿孔,导致了腹膜炎和腹腔其他内脏污染,当即被送入手术室。手术后,喉咙沙哑,嘴角溃烂,但是他又立刻投入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始了线上教学,出院后就恢复许昌校区的教学任务。其实,在2019年鹿林同志就曾因为工作过于疲劳感染肺炎住院治疗。入职以后,他对工作和教学一直抱有担当意识和敬畏之心,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厚植情怀 播撒星光
鹿林老师热爱教学,不仅对教学怀有深厚的情感,而且讲课具有创造性,思维新、方式活,善于结合学生实际和日常事件讲解深奥的理论,独具个人魅力,深受学生欢迎。住院期间,很多学生发来祝福语,一名学生说:“有点想念你上的课了,感觉上你的课,能有一种很特殊的魅力,就是很激动,还很有意思。老师你知道吗,你那次上课时候,激动时候手舞足蹈,你不知道,当时你就是我看到最亮的星。”他则回复说:“上课是最高兴的事!”学生们都希望不久见到他,看见他在课堂上讲课时神采飞扬的样子。 鹿林老师与很多未谋面的学生建立了联系,回答他们很多学习上、思想上、心理上的困惑,成为很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他曾回复到基层工作的研究生说:“人生时时处处有选择,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结果。选择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为了更多的人,有时放弃也意味着得到,即有舍有得,当得到的远远超过舍弃的,是值得的。当然得到往往不是当下,而在未来。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你的收获将是整个光明的未来,特别是你儿子的未来。家人会理解你,你的儿子也会理解你,你儿子由你在身边默默支持和关怀就够了,他的人生之路还需要他自己亲自走,随着成长,他会成长为一个让你自豪的男子汉的。祝福你,也祝福你儿子!”这些经常性的思想辅导,既使他感觉作为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实际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曾有学生说:“希望以后可以成为像鹿林老师一样优秀幽默的马克思教师。”他的人格魅力实实在在地感染了学生,他对学生的鼓励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鹿林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善于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立志成才。多年来,鹿林老师担任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指导教师,他帮助、指导了很多学生,而一些学生还因为受他影响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道路,考上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指导研究生也走上了读博继续深造的道路。其中,他教过的本科生周常江,已于2021年入职农大马院成为了他的同事。心无旁骛 潜心钻研
在学术上,鹿林老师心无旁骛、潜心著述,目前已经出版《博弈伦理学》、《生命的超越与体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新阐释》、《交互主体性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理念》(第二)等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生哲学、教学理念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他个人的感人事迹经也常为学生传诵,多次登上河南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鹿林老师的勤奋工作和积极进取,使他多年来受到了很多表彰,先后被评为校优秀党员、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省教学标兵,曾获省教学技术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宋美荣
启迪心灵 点燃智慧
为学不懈 诲人不倦
宋美荣,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对象,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两次任班主任、获大学生挑战杯省级金奖指导老师、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省教学标兵、省女职工先进个人、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已发表30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项。2007年至今,宋美荣教授已在河南农业大学工作十四年,她常年如一日执着于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教书育人 成效显著
宋美荣老师多年来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主讲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等课程,曾两次任班主任、获大学生挑战杯省级金奖指导老师、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省教学标兵、省女职工先进个人、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上,宋美荣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感,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等对她来说是常规手段,布置开放性作业也是常态,她认为我们同学不能死读书,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她将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书本之外的世界。她带的本科毕业生,很多人都保留每年和她通话交流一次的习惯,也有很多人每年会回来看望她。大家都感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宋美荣老师给予了太多的关怀,并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获得自信和成就感。2019年,一位毕业生因生病给她打电话,说自己不考研了,要立刻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宋美荣老师询问了原因,拒绝了她的请求,并耐心地鼓励她不要放弃,考完了再说。后来那位同学重拾信心并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宋美荣老师时常对自己的研究生说,学生能够超越自己,是自己的梦想,也是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2012年,她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大学生挑战杯省级金奖,2019年,她指导的研究生段虎在研究生二年级便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本科生更是多次获得校级优秀论文。专心科研 成果丰硕
自踏入河南农业大学第一天,宋美荣老师便将所学所长和农大特色相结合,在经费欠缺的时候,经常花自己的工资来进行科研工作,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不懈努力,在农药纳米制剂和液滴在超疏水植物表面的沉积行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已发表30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专利授权3项,成果鉴定三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Science Advances(IF=12.804)、 ACS Nano(IF=14.588)、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1.301)等世界Top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解决了水滴在各向同性超疏水表面(甘蓝和人工超疏水表面) 和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 (在水稻、小麦、狗尾巴草等) 的沉积策略和机理问题,她的整个研究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和前沿。宋美荣老师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农业粮食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的重大问题,而且是针对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中还存在的问题,该项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为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保证食品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并结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自身研究优势,无论是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都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无私奉献 严于律己
宋美荣教授十分重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目前是省教育厅备案合格的物理化学教学基层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农业应用化学科研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宋美荣教授指导青年教师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在教学上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熟悉教学规律,科研上不遗余力指导青年教师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经过她的悉心指导已经有多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日常工作中,宋美荣教授不拘泥于个人视角和利益,能够从严要求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维护大局,注重团结,以诚待人。在思想上、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日益坚定了立德树人、科研创新的理想信念。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最美教师的良好形象。柴奇
爱岗敬业 钻研创新教学
柴奇,女,中共党员,1983年生,2006年来校参加工作,在外国语学院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柴奇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十五年以来,一直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年均授课6门以上。她爱国敬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获得了省教育系统教育标兵称号;她立德树人,怀着一颗真诚之心,关爱学生,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立德树人 爱生如子
自走上三尺讲台以来,柴奇老师一直以立德树人为准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踏实热忱的作风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柴奇老师坚信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当好一名老师, 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学生病了,她送去温暖与关怀;学生感到迷茫,她耐心开导。2015年担任班主任期间,班里有位男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以肚子痛、头痛为借口请假。发现以后,她一次又一次地找该生谈心,写信交流,终于让他端正了态度,步上学习正轨,在毕业时还考取了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在毕业离校前夕,这位学生在信中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尤其感念那一段偏离正轨的岁月中柴奇姐的陪伴和鼓励”。正是因为能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沟通,在学生的心目中,柴奇同志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是一位亲密知心的姐姐。爱岗敬业 志坚如铁
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部书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柴奇老师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兢兢业业的教师形象影响学生。自担当商务英语教学工作以来,年均授课都在6门以上。尽管课程多、工作量大,她却从不娇气脆弱。 在2017年怀孕期间柴奇老师妊娠反应强烈无法正常进食,身体很虚弱。那年第一场大雪那天,因为打不到出租车,她徒步50分钟去学校上课。途中因为步频较快、道路湿滑,不慎滑倒,随后感到腹部疼痛。被家人送往医院后,医生告知她因为胎位很低再加上摔跤极易有流产危险,坚持开病假单。可她对医生说:“如果没有大碍,我不要休息,因为请假会影响我五个班学生的课程。”后来医生在她的坚持下嘱咐了注意事项并开了一些药,还真诚地送上了祝福。就这样她拖着笨拙的身体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坚守到临产前三天。一次课间休息时,学生贾林来到她身边微笑着说:“柴老师,您昔日的S形身材现在真是浑圆可爱,怎么还不考虑休假待产啊,同学们都为您担心呢!”可爱的孩子们,这是对柴老师的疼爱啊!但是学期的课程没有结束,她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教学进度,没有辜负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正是有了这些默默付出,柴奇老师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习成绩斐然,学生在全国研究生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成绩突出。在学生评教工作中,柴老师每年均名列前茅。刻苦钻研 创新教学
在平凡的岗位上柴奇老师积极进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实现教研相长。在CSSCI、北大核心、高校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2020年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获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在教学工作方面,柴奇老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大胆开展教学创新与实践,把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勤奋的柴奇老师赢得了一系列奖励与荣誉。2020年及2017年两次被评为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获得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获河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2015年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文明家庭称号;2013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教学标兵称号。 学生们对柴奇老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进行了高度评价。一封来自学生的邮件中,有如下的文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马上就要毕业了,柴老师,我们舍不得您。忘不了您在课堂上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忘不了您用幽默轻松的方式解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忘不了您关切的目光和温暖的鼓励,那给了我们奋斗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亲爱的不老女神,以后的日子里请您好好爱护自己,记得随身携带润喉片…”在那一刻,她觉得这一届一届的学生是自己最大的骄傲!团结同志 宽厚待人
工作上,柴奇老师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公认度。同事们需要帮助,她都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生活中,她用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力所能及地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关爱。她多次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衣服和食物,也经常替小区的空巢老人去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等。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教师,柴奇老师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她难以忘怀。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她没有陶醉。领导的鼓励、同事的支持、学生的信任和家人的理解更成为她继续前行、挑起重任的动力。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她决心用自己的爱心和知识去点燃红烛事业,让爱与责任伴她同行。李彬彬
以体育人 以体立心
李彬彬,女,中共党员,自入职来,日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学习,师德师风有目共睹,处处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有着伟岸的形象和非常好的口碑,符合“最美”教师的称号。
爱生如子 教学相长
自2013年专业改革后,体育学院长时间面临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李彬彬老师主动承担体育艺术系数门专业课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编导,戏剧表演以及瑜伽,民族健身舞等公共课教学。学时多,备课很辛苦,李彬彬老师从无怨言,不辜负于三尺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不辜负学生求知求学的大好青春。她带领学生经历各种的磨炼,把丰富的舞蹈语汇储备在下意识里、长在身上,在日后的舞蹈表演和编创中理解和表达的更多更深。这种自我驱动的教育教学行为,深深感动于体育学院全体师生。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只是会跳还不行,要会讲,要会演更要会编。在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中,她经常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每节课都要有动态分析和情感分析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在一次观摩中用眼睛学会动作,更要懂得提炼重点,发现难点,并能够讲得出来。对学生的未来担忧复责:以后无论是做教练还是老师,都必须掌握有逻辑、有详略、有方法、有形象地表述能力。 每日练,课课练,必需在毕业前能够为走上社会接受检验做好准备。戏剧表演课和舞蹈编导课都将原本理论偏重的教学改为理论考试和作品表现比重相当的考试要求,带领学生发掘生活,认识自我,释放潜能。李彬彬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排演著名话剧片段,在课外一起去艺术中心观看演出,不分课上课下,沉浸式体验和感受能够引领学生们在认知-懂得-掌握-运用的学习道路上愉快行进。她经常这样鼓励学生:“今天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的压力,就是未来不愧对河南农业大学这个母校之名之动力。”我们相信:最美教师,就是真正的为学生着想,精心教育,以心换心,被学生亲师信道的好老师。她的教学能力更是让学院师生印象深刻,曾获得校青年教师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校教学比赛一等奖,中国农业院校中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她就是这样严谨认真地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以行动人 学而不厌
李彬彬老师从入职以来就保持每年自费去往全国各地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又在几年前开始提高英语水平,并在2018年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远赴美国体育排名第一的大学访问学习。在那里,重新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走进课堂,学习世界先进的动作领域知识,重塑了对体育和艺术的功能认知,有了更高的专业水准。同时也和舞蹈系导师交流舞蹈编导更多的开发技法,收获颇丰。回到工作岗位,她像重新装满了自己的桶一样又投身课堂去倾心教授灌注给学生。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疫情期间,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只是观看教材,不可能获得老师手把手的细抠动作要求的讲解很是着急。李彬彬老师一边安抚学生,一边坚持每天在家赤着脚在客厅里一小片空地上录讲解视频,没看明白转身的动作就专录转身动作,没看明白脚的动作就专录脚上动作。凭借以往的经验,一遍遍告诉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和解决办法。并要求大家每天发视频作业回课,晚上孩子睡着后坐下来一个个给学生认真批改。不仅仅是专业课,也包括公共课她都是这样做的,不能因为是网络授课就糊弄,也不能因为是哺乳期就偷懒。期间,她还鼓励学生共读专业书,做读书笔记,课堂一起讨论,16个课时下来大家学完了十个舞蹈组合,读完厚厚一本《中国舞蹈发展史》。以体育人 以体立心
还是源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校各项活动的支持参与,李彬彬老师连续导演了学校几年的元旦晚会,校运动会开幕式和全国农业高校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给全校师生和外来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她还带领学生参加了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编创以学生校园生活为题材的《同桌的你》和环保为题材的《塑说》、《茧爱》等作品,均获得业余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新冠疫情中创作歌颂医生的现代舞作品《使命》,深刻而形象的展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并在美学习期间创作排演了两场关于中美文化交流的舞蹈作品专场《承载》,打开了美国师生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屏障,受到好评。说到创作动机她说从不是为了所谓的获奖,而是演出时观众激动的认可。在观众眼睛里闪烁的泪光中感受到架在编导和台下观众心里那看不见的心灵之桥。无论身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她都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传递正能量,影响他人。 说到最美教师称号,李彬彬老师认为这不仅仅是对以往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以后工作的要求: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如一的用一颗最美的心去坚守一个成为学生心中理想教师的信念。她这样说:做“最美教师“是永远做一个胸怀理想,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永远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永远做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永远做一个充满爱心,受人尊敬的教师;永远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永远做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永远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师恩难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许老师相处的时光里,我钦佩于许老师的博学、谦卑,待人接物的真诚和热情,研究学问时的严谨和细致,感动于无论走的多远,在学生的背后,总有老师关爱的目光,欣喜于每迈出前行一步,都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师恩永难忘,许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 温心怡
大学阶段的第一次网课就这样来啦!在网课期间,我看到了很多好老师精彩的教学,认真负责、有趣严谨…
这张图是我从一门课的授课老师在校园里拍摄的视频选取的截图,老师很认真负责,视频构思一眼能看出用心与努力!平时上课安排井井有条,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充实的课程里还会跟我们沟通,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教师节到了,祝愿所有的教师都能工作顺利!
20法学四班 涂悦
感谢老师们,为我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落实行动。老师准备直播课,在课程准备上与以往班级授课比较,授课面变大,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无形在增加,因此我们不能辜负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拔动岁月的每一根心弦,铭记起成长的每一次涅磐。特殊的日子里总有特殊的情怀,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王甜
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伴三尺讲台
将希望的种子撒播人间
短暂的教诲
续写永恒的爱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三生有幸
得您伴我一程风景
谢谢每一位
为我们打开过世界的老师
统筹 COORDINATOR周红飞监制SUPERVISOR陈 玺 李洪振责任编辑EXECUTIVEEDITOR邢福祥校对 PROOFREADER陶云龙 薛文超张志琦 王贺贺 吉柯璇编辑EDITOR柳越青 李雨芯 王钰皓视频VIDEO春雨网络文化工作室海报 POSTER谭 笑三生有幸,得您伴我一程风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