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防诈骗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老年人防诈骗意识普遍有所提高。然而,骗子的招数也在“与时俱进”,不仅形式由线下发展到线上,诈骗内容也“推陈出新”,让人防不胜防。
老年人遇到涉诈的情况不少,但能立刑事案件作为犯罪处理的只是小部分。以湖州地区为例,今年截至目前,涉老诈骗刑事案件6起,在2021年全年时间里,涉老诈骗刑事案件也不到10起。湖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民警表示,这不能说明老年人被骗得少,因为大多数对老年人的行骗都在走“擦边球”,虽然涉及不正当经营,甚至涉嫌违法,但还够不上犯罪,属于“灰色地带”。
行骗手段“与时俱进”
据湖州公安数据,在近5年涉老诈骗的刑事案件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占80%。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高额付息方式吸收不特定公众“存款”;以筹集发展资金为名,向不特定公众“借款”;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等……简单来说,就是以“高息”“高额回报”为诱饵,以理财产品做幌子,来骗取老年人的存款。
这类刑事犯罪在众多老年人受骗案例中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大量“擦边球”行为。比如卖保健品时,营销人员故意夸大功效、虚假宣传,就涉嫌违法。针对此类行为,需要多个行政单位、基层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比如社区工作人员加强对老年人开展防诈骗知识宣传,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涉老年人产品的质量监管等。
警方表示,执法部门不断地打击治理,行骗人员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如何规避犯罪“红线”,行骗手段也在一直“进化”。像前几年在保健品里添加违禁药物这类一查一个准的违法行为现在已经很少。骗子们使用的招数越来越隐蔽,难以甄别,需要公安部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文旅、消协等部门进行综合治理,尽可能挽回老年人损失。
线上行骗成本更低
根据湖州警方接到的老年人被骗举报线索情况,目前在涉老诈骗领域,养生保健品类投诉依然占大头。
警方表示,只要老年人有养生保健的需求,这类诈骗类型就会存在。
排在第二位的是投资理财诈骗。投资理财是近两年上升比较快的诈骗类型。
随着大家理财理念的提升,有点积蓄的老年人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人群。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老年人的行骗效率也“乘风而上”,越来越多老人在线上被“套”。
民警表示,以前骗老人投资理财,还得在线下设个分公司,吸引老人来公司投资,现在只需动动手指,线上发布消息,加个链接或二维码就行,建个群拉拉人头,行骗成本也在降低。而且这类诈骗手段还容易与“传销”“庞氏骗局”交织在一起,更易形成涉众型案件。
骗子诱导机会在增加,行骗内容也越来越多样,比如现在流行的收藏品投资诈骗。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喜欢收藏。不法分子看准了一些老年人风险意识不足、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频频实施诈骗。警方提醒,面对不断变化的诈骗内容,老年人要不断学习新的防诈知识,多看权威媒体新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城市高龄老人易受骗
不管是养生保健品诈骗还是投资理财诈骗,受骗老人基本集中在城市,这与他们接触到骗局的机会多,经济条件好有一定关联。
城市里的小公园、小广场,热闹的街头,都是拉人头的好地方,可趁之机远高于在农村里挨家挨户推销。
城市老人消费理念较强,追求好的生活品质,也就更容易被保健品、养老投资、收藏品投资所诱导。而农村老人相对保守,面对高昂投入,即便有钱,也不太愿意购买。
另外,民警提醒家有高龄老人的子女,要多关心父母,多进行防诈骗宣传教育。
根据警方遇到的投诉情况看,受骗老人大多集中于60至70岁老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年龄大的老年人更具有防范意识,恰恰相反,高龄老人一旦进了骗子的“局”,更难走出来。生理上的衰退让高龄老人更渴望养生保健品的功效,同时由于他们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更少,也更难甄别真假投资理财、养老服务。
之所以这类老人受骗案件数量不大,是因为他们接触不法分子的机会比经常外出、交际频繁的低龄老人要少。
责任编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