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锦瑟》:李商隐的蒙太奇和盗梦空间,比欧美早千年的电影感

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看似毫无逻辑的四组意象,被李商隐组合到一起的刹那,数个伤感唯美,变幻迷离的错位时空便产生了。 这美而无法言喻的感觉折磨了国人上千年,仍无法放下“锦瑟”带给我们的特殊体验与震撼,所有人痛并快乐着,为李商隐的诗词才华所折服,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感谢的是李商隐对电影感的卓越把握与操控,对“盗梦时空”的超前运用,如此,才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作《锦瑟》的诞生。 李商隐去世于公元858年,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于2010年上映,说一千多年的他诗作有电影感,首创了盗梦空间,这扯得也太离谱了吧? 电影感,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读到一首诗词或一个故事时,脑海里下意识构建出的,如电影般的场景画面。 这种画面可以是叙事上的、可以是抒情上的、可以是塑造和扭曲时间上的、可以打破重组、可以无厘头、无逻辑,唯一需要的是,能让人触景生情。 在电影中,塑造电影感的重要手段来自蒙太奇,如果说电影镜头及其组合是电影语言的“词与句”,电影画面中的光影、色彩等元素是电影语言的“修辞”,那么蒙太奇手法就是电影的“语法”,通过它将镜头及其组合等“词与句”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完成传情达意的功能。 李商隐在“锦瑟”中对词语、修辞、语法的运用完全契合以上电影理论甚至有所超越,而锦瑟五十弦所营造的,基于对往昔追忆与穿越改变愿望的多重空间,也堪与诺兰电影《盗梦空间》相媲美。 “锦瑟”明明是李商隐晦涩难懂的典故堆彻,却被解释成超越欧美电影艺术千年的经典范本,这貌似扯得更远了对吧? 法国新浪潮电影领袖戈达尔说,“有声电影发现了沉默。” 具体到“锦瑟”中来说,就是在李商隐的电影感里,不仅要看到表面上似乎无意义、不连贯的画面堆彻,还要看到他画面内外的深藏意蕴及引申含义,不要只看李商隐在诗里说了什么,还要看到他想说而没说的,他欲说还休的那些留白之意。 这既是电影感的准确定义,也是李商隐的伟大之处,毕竟他比1930年出生的让-吕克·戈达尔早实现了电影感一千多年。 1、蒙太奇,李商隐营造电影感的重要手段 蒙太奇,通俗来讲就是将一个镜头与另一个镜头剪辑连接起来,但要决定挑选哪两个镜头进行组接,以及如何去具体剪接,则要依仗操作蒙太奇手法之人的文化底蕴与艺术见地。 蒙太奇共有两类八个形式,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的是表现蒙太奇中的心理、交叉、反射蒙太奇,该手法的特点是意象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方式上多用对列、交叉、穿插的手法表现。 与锦瑟创意类似的电影《盗梦空间》中,蒙太奇用法超过七种,与锦瑟中运用相同的有: 心理蒙太奇:不断用柯布的回忆等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交叉蒙太奇:三层梦境故事的同时发生,尤其是最后穿越时的三段共同剪辑。 反射蒙太奇:柯布进入潜意识梦境,海边楼房倒塌暗喻柯布梦境觉醒结局。 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这三种蒙太奇在锦瑟中的出色运用。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现实的苦闷总不免让人怀恋曾经单纯的青春过往,可惜时光飞逝,纵然回忆也抓不住往昔片刻时光。 但擅长运用蒙太奇手法的他,并未让自己这种思绪出现在诗词中,而是通过彼此间无任何逻辑的若干镜头语言的组合推出,生动地把他内心场景呈现出来。 心理蒙太奇:从锦瑟无端到暖玉生烟,李商隐一连堆彻了六组支离破碎的画面意象,六组意象谁跟谁也不搭,心理蒙太奇的片段性,不连贯性,跳跃性特色于此尽显无疑,但请注意诗的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原来以上所有画面,都是诗人过去人生里曾发生过的难忘经历,那些事件之间,事件中的人之间有可能彼此毫无干系,但它们对诗人而言,是他整个美好的有序青春,哪一件也不能错位,唯一遗憾的是,当时只道是寻常,成为过去之后才懂得那些人事的珍贵,然而也只能,只剩下了追忆。 交叉蒙太奇:五十弦造就的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等四重梦世界同时出现,四种结局同时发生,看似毫无干系,内中却被李商隐渴望改变过去某个节点,从而改变当下人生轨迹的愿望所维系。 反射蒙太奇:迷蝴蝶、托杜鹃、鲛人泪、玉生烟,庄生永远无法分清到底是蝴蝶变成的他,还是他变成的蝴蝶,这是人类恒久的未解难题,望帝泣血也无法改变已成定局的家国逝去,鲛人泣珠是他无法改变的宿命,玉生烟是美好又残酷的必然,这些注定无解、无望、虚幻、缥缈的梦世界结果,暗示了李商隐改变过去几无可能的黯然结局。

《锦瑟》:李商隐的蒙太奇和盗梦空间,比欧美早千年的电影感

这些看似错综复杂的意象堆叠,是“锦瑟”最为人诟病之处,同时也是它千百年来一直被念念不忘的最大原因,它是李商隐无法言传的内心世界成功外显,也切中了我们每个奔波与世间,前行无力,回望无计的人们内心痛与泪点。 此外,心理蒙太奇还可以创造完全虚拟的非现实空间,如《指环王》《哈利波特》《大话西游》等,人物可在不同时空穿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新奇体验,也可以把过去、现在、未来或幻觉等多种时空经过选择、提炼展现于观众面前。 本诗中链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隧道就是开篇提及的锦瑟。 《汉书·郊祀志》说:“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所以汉代以后的瑟都是二十五弦,当然李商隐请人制作一张五十弦的瑟也不犯法,问题就在“无端”两个字上。 无端,就是毫无来由的意思,原本二十五弦的锦瑟,突然毫无来由的变成了五十弦,且一弦一柱上闪现出诗人苦苦思念的青春年华场景。 “锦瑟”成诗于李商隐去世前一年,此时诗人已是四十四岁,近乎知天命的年纪了,知天命里有对人生命运的通达豁然,自然也有无奈和不甘,对青春往昔的思念正是无奈和不甘的悄然映现。 当这只能在梦中相见的往昔岁月,在五十弦翻出的层层世界中次第掠过,试问,有谁能控制住激动心情,不纵身涉入其中呢。 佛家说一沙一世界,在这里变成一弦一华年,李商隐过去的四十年多年岁月在五十根弦柱上轮番映现出来。 2010年,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经典影片《盗梦空间》里,就如此建构了一个多层梦境体系,梦时空与现实时空存在巨大差异,下一层级梦境中的冗长事件,可能只是上一层级梦境的一瞬,这种多重时空关系展示了电影蒙太奇思维的神奇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知是诺兰向前辈李商隐的致敬,还是他们穿越时空的一次心灵交集。 2、蝴蝶、杜鹃、沧海、蓝田:李商隐电影修辞的完美运用 色彩基调是影视画面传达给观众的整体色彩感受,它可以使观众受到相应情绪基调的影响,创作者也可故意使客观事物的固有色彩发生畸变,来表现角色的特殊感受、心理错觉或者用来表达特定的创作意图。 比如:张艺谋大部分影片基调是红色,但不同影片中其意义各不相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老爷宠幸哪房太太,哪个院子便挂起大红灯笼,在这里红色成为权力、欲望的象征,《红高粱》中,红色象征着对原始野蛮的生命力的极度张扬。《菊豆》中,染坊中大块的红布则象征被压抑的情欲,《秋菊打官司》中,红色象征着秋菊刚烈而倔强的性格,同时又象征着希望。 这种对于色彩形式感的偏好一方面为他的影片带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有时也或多或少会对影片的整体艺术风格产生干扰,这种对色彩畸变的偏执,在“锦瑟”中也如出一辙。 表面上看,锦瑟、蝴蝶、杜鹃、沧海,蓝田,色彩缤纷好不热闹,但当这一切都建立在虚幻梦境之上呢,就像《红楼梦》收尾诗说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当我们看到这层意境后,再回头去看那些五彩缤纷的颜色是不是会蓦然心痛? 李商隐的电影叙事从不,至少在锦瑟里,不沉迷叙事是否合理,他似乎更关心它是否可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勾连,因为电影能带来的情感体验并不都能用语言来精准描述。 李商隐对色彩修辞的出色运用,使得这首七言律诗“锦瑟”在具有强烈电影感基础上,更深切阐述了攸关人生去留的终极哲学命题,从而整首诗的意境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3、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先于欧美前年的盗梦创意 “锦瑟”是李商隐的盗梦空间记事,诗人在颔联第一句便告诉了我们:“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庄生就是诗人自己,迷蝴蝶就是他整个盗梦空间的总称。 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由衷地感到愉快和惬意,就在这时他突然从梦中惊醒,一时间不知究竟是自己在梦中变成蝴了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 在“锦瑟”中,从锦瑟无端由二十五弦变成五十弦,一个个诗人熟悉的过去场景在丝弦上闪现的瞬间,李商隐的梦境就开始了。 《盗梦空间》里柯布的盗梦图腾是陀螺,陀螺一开始旋转柯布就进入梦境,陀螺一旦倾倒,就代表他回到了现实。 李商隐的盗梦图腾就是“庄生梦蝶”这个引领全场的迷幻画面,当他看到庄生梦醒,为自己究竟是蝶化还是化蝶而迷惑时,此身便已进入五十弦造就的梦境之中。 李商隐也搞不清是自己身在梦中,还是梦境入侵了他的现实人生,但不管梦还是现实人生,他都想改变,但一切都是徒劳,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望帝啼血而亡、鲛人夜夜月下哭泣、美玉化为烟尘的无奈结局。 忘帝啼血是他一生为之奋斗努力的仕途,当他因为邂逅爱情而离开扶持他进入仕途的令狐家时,就像忘帝杜宇抛下家国进入深山修行,鲛人泣珠是他几十年在外奔波时,独守寒窗跟小儿女相依为命的妻子无尽的泪,当中年后他终于能跟妻子团聚是,心血耗尽的她却溘然长逝而去,就像美玉在蓝田无声化烟。 这些是只有李商隐一个人才能看懂的秘密,如同那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一件事物,会牵动我们每个人截然不同的情感索引。 何况伟大的诗人,电影奇才李商隐又用了如此超前的蒙太奇手法,组合了这些本就令人难以猜测的意象,电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非连续的时空信息来构建连续的时空,非连续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的缺失,所以世人都看不懂,猜不透“锦瑟”到底要说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 我们无法参透“锦瑟”也不能怨李商隐行文晦涩难懂,怨只怨他的电影才华早诞生了一千年,过于超脱当时社会的文化见识,只能是曲高和寡,大音希声。 电影《盗梦空间》中,柯布为获得能回国跟孩子团聚的权利而冒险进入客户三层梦境去实施不可能的改变,他知道这是一场要命的冒险之旅,但他对孩子的十年显然战胜了对这场冒险的恐惧,最终结局众说纷纭,有说他完成盗梦任务,如愿以偿回国见跟孩子团聚了,有说他失败了,永远留在梦境迷域中无法回现实中来。 李商隐的盗梦初衷与柯布一样,但结局可以确定的是,他回到现实中来了,不然不会有“锦瑟”最后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到现实中的他,对曾经发生的盗梦之旅没有遗憾,只剩追忆,也许他在盗梦途中就已明白一切都是枉然,过去永远无法被改变,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瞬间。 李商隐在创作“锦瑟”一年后于858年去世,享年四十五岁。 他半生坎坷,志不得舒,满怀才情只能寄于情爱中抒发,他首创了电影手法创作诗歌的先河,他首创了盗梦空间的神奇叙事,他把伟大的“锦瑟”留给世人,让人在其营造的迷离世界中沉醉流连,乐而忘返。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