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晋
名号:族名煜隆,改名世隆,号次虎,字光晋
籍贯:四川省威远县新场镇曹家山
出生年月:1901年6月23日
去世年月:建国初期
职务军衔:陆军中将
毕业院校:嘉定联合县立中学毕业、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
历任重要职务:国民革命28军第10混成旅第2团中校营长,第1团上校团长,第24军军事政治学校少将主任,“成都卫戍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少将参谋处长。陆军第52军第195师参谋处少将处长,第29集团军第67军少将参谋长,中央大学少将军事主任教官兼黄埔军校教官,军委会少将高级参谋、复员委员会军事组中将副组长,西南长官公署军运指挥部中将指挥官,国防部部员。
唐光晋,族名唐煜隆,陆大毕业后改名唐世隆,号次虎,字光晋,以字行。曾用笔名唐突等,自署书斋为“龙驎书屋”。1901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威远县新场镇曹家山人。
威远新场唐氏入川始祖唐祯相、唐祯麟昆仲自清朝康熙四十三年起,先后从湖南省永州府零陵县东安乡辛兴里迁居威远新乡周家沟等地,以农耕为业,其后子孙日繁,发展到附近曹家沟、西沟、胡家坝、邓家坝以及荣县东川沟一带,成为新场一大姓。(1)唐光晋出生于新场曹家山上院子老屋基,父亲唐明勋早年以卖猪肉为生,精明能干,赚钱后置地三十亩,每年收租约六十余担谷。继又兼营煤、盐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人。其后娶妻吴氏生育二子二女,光晋居长。(2)
唐光晋自幼入私塾,熟读古诗词,稍长入读新场国民小学,后赴乐山考入嘉定联合县立中学校,就学四年间,成绩优秀,尤以国文深得老师赏识。其时,四川实行“防区制”乐山及周边11县为川军第八师陈洪范占据,号称“嘉定王”。陈洪范在军队里建有学兵队,招募青年学生从军,待遇优厚。唐光晋毕业后入学兵队,追随陈洪范参加了川军联合驱逐滇军出川及川内各军阀之间的战斗,历任班、排长。1924年2月,唐光晋升任川军第8师第29团连长。1925年,陈洪范被军阀杨森逐出乐山后,唐光晋转入第28军(邓锡侯部)第7混成旅第2团任中校营长。(3)
1926年5月,唐光晋经朋友举荐到川军第10混成旅任第1团上校团长。其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正在由南向北开进。受其影响,驻扎长江右岸兰田坝的第4混成旅旅长袁品文和驻防小市一带的第10混成旅旅长陈兰亭在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和朱德、刘伯承的暗中策划下,决定发动泸顺起义,公开脱离支持北洋政府的四川省长兼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管辖。12月1日,泸州起义打响,唐光晋率第1团官兵抢先攻占通往小市的两座城门,与支持赖心辉的第2混成旅李章甫部进行激烈的巷战,迫使李章甫余部撤入泸州城内防守。随后,唐光晋奉命率部控制城内制高点和交通要道。在两旅官兵的合力围攻下,肃清了顽抗的残敌,占领了泸州城,通电脱离北洋军阀,公开宣布拥护国民政府,参加国民革命军。l927年4月,支持北洋政府的川黔联军围攻泸州起义军,唐光晋率部参加了由刘伯承领导的泸州保卫战,前后长达四十余天,由于孤军无援,起义最终失败。泸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
泸州起义失败后,唐光晋离开部队,回到新场老家避风。不久只身赴北平,拟投考陆军大学。陆大是当时国内最高军事学府,刚由南京国民政府接办,对招生考试甚严,需要经过初试复试等多道关口。1928年秋,唐光晋在24军军长刘文辉担保下,经过半年多复习准备,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就读。(5)
进入陆大后,唐光晋对军事理论、军事地形地貌、兵器学、航空学进行了系统学习,同时对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史也有更深刻地理解。陆大对学生要求较高,不仅要对战略战术进行认真研究,而且要求学生通晓一门外语,以便掌握世界军事形势。唐光晋几乎每天都埋头于图书馆内,查阅资料,撰写军事学术论文。
唐光晋虽为军人,却酷爱诗书,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互以诗词唱和。在陆大读书的几年时间里,唐光晋利用暑期,朝夕埋头于北平图书馆中,东翻西阅,搜集唐宋元明清至当代诗人反映民间疾苦诗作共324首,取名《民间疾苦诗》。“书内所载,都是历来民众创痛的写真图,也都是历来诗人血泪的结晶。大可为当时一般受压迫的同胞们申诉痛苦,颇有唤醒大众起来改革的精神”;(6)唐光晋在自序中谈到编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送给我们革命同志和在位公仆,作触目惊心的座右铭”。(7)
唐光晋在北平读书期间,经人介绍与大家闺秀王世湘结婚。1931年11月唐光晋从陆军大学毕业后,遂携妻返回四川老家。次年3月,受国民革命军24军军长刘文辉所托,出任其所办的军事政治学校步兵科少将主任。教学之余,酷爱金石书画,喜欢搜集古碑拓片及古钱币,与同样喜欢收藏的三台人李宏锟(字剑鸣)等军内人士交往甚厚。刘文辉被刘湘打败退往西康后,唐光晋转入刘湘的21军任职。1934年冬,在蒋介石授意下,刘湘在成都建立“成都卫戍司令部”统一指挥成都城防及附近几个师的川军部队,由李宏锟任中将卫戍司令,李保荐唐光晋任该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次年李宏锟任四川善后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唐光晋又任参谋处少将处长。1936年4月,李宏锟任重庆市市长,赴任前曾向刘湘保荐唐光晋继任成都警备司令部司令,并获刘湘首肯,但由于唐光晋的陆大同学严啸虎(华阳人)暗中相争,当上了警备司令。唐光晋一气之下,离开成都投奔驻地在犍为、南充等地的川军某旅任参谋长。(8)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唐光晋多次请缨出川抗日,愿将自己所学军事知识报效国家。1938年5月,唐光晋经陆大同学赵公武介绍出任陆军第52军第195师(该师辖两旅,师长梁恺)参谋处少将处长,随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出川前夕,好友徐悲鸿先生以“直捣黄龙穴,飞扬大汉风”对联一副相赠,其落款写道:“光晋贤兄再参戎幕,出川杀贼,书此贺之。廿七年六月,悲鸿”。1939年9月,唐光晋应陆大同学、第29集团军第67军军长许绍宗之邀,任少将参谋长,主持制定该军冬季攻势作战计划,先后参加了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等,随后奉命驻守有“七省通衢”之称的湖北襄樊,在鄂西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唐光晋回重庆参加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各战区军级以上参谋长会议。会议结束后,唐光晋留在重庆任中央大学少将军事主任教官,在知识青年中施以军事教育,为抗战贮备人才。其间,唐光晋还兼任黄埔军校教官,多次赴成都为学生讲授应用战术等课程,并参与该校教授部举行的研讨会。
唐光晋经过多年官场阅历,发现国民党并不是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的政党,官场甚为腐败,遂逐渐产生厌弃情绪而醉心于访求书画碑帖等,以此为乐。唐光晋为官清廉,靠薪金为生,无钱购买名贵的古董。他生活俭朴,不喝酒,不饮茶,饮食清淡,以蔬菜为主,每周吃一二次回锅肉,抽纸烟多是廉价烟。衣服除两套将军制服外,只有一套西服作为必要应酬时的穿着。任教之余,常去重庆较场口、成都春熙路等古玩店,靠“节衣缩食所得”选购当时不为一般古董商人重视的古碑帖、古钱币。他早年在成都时即拜金石雕刻家、书画家曾默躬先生为师,学习篆刻,所刻印章深受友人赞赏,偶尔也作山水画、扇面画,但不肯轻易送人。1935年他搜集到清末著名收藏家陈衡山的旧藏宋版瘗鹤铭拓本,爱不释手,精装成册页,邀请著名书画家徐悲鴻、曾默躬、何振羲先后在其册页上题跋,唐光晋自题款云“此铭天然流丽,全以韵胜,且用笔有方有圆,见刚见柔,可谓书家之能事”,也足见其书法鉴赏力。同年,他购得宋代拓本《张猛龙碑》,喜不自胜,遂将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唐运成的名字改为唐运张(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农工党主委,知名医学专家),其后他收藏到明代拓本《郑文公上下碑》时,又将当年出生的小儿子唐运宏改名唐运郑,以兹纪念。多年的收藏经历,使他之成为一名古碑帖、古钱币收藏家和篆刻家。(9)
唐光晋作为一介军人,不大与军界、官场人士深交,却喜欢与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馬叔平、吕凤子、胡小石等文化人士交往,经常邀请他们来家聚会,共同鉴赏其收藏品。沈尹默、谢无量亲自为其收藏的拓本《郑文公下碑》、《张猛龙碑》做鉴定并题跋。沈尹默称赞唐光晋所藏《郑文公下碑》“不淹不率,神采奕奕,真希见之珍”;(10)谢无量称其“所藏汉石门颂、晋爨龙颜、北魏郑文公、张猛龙诸拓本均最旧最精,为海内鉴赏家所推许”并题联“碑藏晋魏多珍品;画师董巨自成家”相赠,(11)唐光晋与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著名画家徐悲鸿交往多年,堪称莫逆之交。1937年10月,徐悲鸿随中央大学内迁重庆,与爱好书画的唐光晋一见如故,徐悲鸿以《奔马》一幅相赠并题款:“秋风万里频回顾,认识当年旧战场。丁丑岁阑与光晋先生相晤于中央大学,时国难方殷,先生现出其珍藏汉魏金石,观赏忘忧,写本纪念,悲鸿”。其后徐悲鸿又先后题赠唐光晋夫妇《飞雀》、《猫》等多幅国画和书法作品,而且还亲自为唐光晋藏品在重庆举办展览作序,其序云:“光晋先生以军人而好金石书画,其所搜集以汉魏碑版精拓为最重要,而明拓爨龙颜,宋拓张猛龙,明拓郑文公上下两碑,梁陈虔墓志,及最旧拓石门颂,三公山诸碑,均属艺林罕见之物,其外佳品无虑百十种,惜乎此道在今日为冷门,怀此兴趣者,盖不可多得也。唐君负奇气,十年来雅好作画,泼墨挥毫,磅礴雄肆,有石涛韵味,平日悉以蜀中山川为对象,于烟雨迷离或荒郊断岸为尤精神,寥落数笔及其韵致,此乃内行所难,唐君以余事为之,是其所以为才也”。(12) 1942年,唐光晋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少将高级参谋,该职务无实权,仅为领取薪金的虚职,为躲避日机轰炸且减少家庭开支,遂携家人回新场居住,有事则赴重庆。在乡期间,关心地方教育,为家乡小学生签名题词勉其上进,如为高小毕业生周固丰题词 “固定你的前程,自有美满的丰收”,在青年学子当中也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唐光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新场老街拓宽改造,出谋划策,为各条街道命名,如将老街的中街命名为“中正街”,上半边街命名为“则徐街”,万寿宫区公暑和小学所在地命名为“文化街”,河东街命名为“武穆街”,北街子命名为“继光街”。还为家族编纂族谱出钱出力。(13)1943年初,约集同乡一道开办“新场有元煤矿”,期以实业振兴地方经济,但炭厂经营不久,即为威远铁厂收购。(14)唐光晋在乡期间,先后当选为威远县民意咨询委员会委员、威远县节约献金分会监事。1944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到威远为抗日募捐,县政府邀请唐光晋、郭壬青等社会贤达出面接待。(15)
1945年抗战胜利后,唐光晋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朱绍良之邀,赴成都就任复员委员会军事组中将副组长,负责军事机关遣返南京事宜。1948年8月朱绍良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后,唐光晋担任公署“军事组”中将组长,1949年5月,重庆绥靖公署改称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唐光晋由张群任命为西南长官公署军运指挥部中将指挥官,下辖两个汽车团。唐光晋在完成军运任务后,调国防部任部员。
重庆解放前夕,物价飞涨,官员腐败,唐光晋对国民党统治已十分失望,得知儿子唐运张参加“反饥饿,争温饱”运动后,并不反对,只是嘱咐其“注意安全,活动完后立即回家”。陆大老同学、民盟重庆负责人鲜特生劝其参加民盟组织,但唐光晋却不愿再涉足政治,只想选择过平民生活。此时国防部通知唐光晋,若去台湾则给机票,若不去则给遣散费。唐光晋毅然选择了后者,随后携家人返回新场老家。同年12月初,人民解放军解放自贡后,以萧治淮为首的新场袍哥大爷准备拉队伍上山打游击,派人游说唐光晋出面领导,被其严词拒绝并告诫他们这样做没有出路。(16)
1950年初,威远县城解放后,唐光晋安顿好家人,只身到成都跟随老师曾默躬学医,继后加入市医师协会开始行医。1952年肃反运动中,唐光晋被威远县来人押送回乡,逮捕入狱。其后被关押于南充地区某监狱服刑,约在1954年前后病逝于狱中。
注释:
(1)唐发祥编纂:《威远新场唐氏家谱》。
(2)(9)(16)唐运张撰:《我对父亲唐光晋的点滴回忆》,《内江文史》第30辑。
(3)(8)唐运辉撰:《回忆父亲唐光晋》,1999年。
(4)《泸顺起义》,198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5)戚厚杰、林宇人撰:《陆军大学发展史略》,《陆军大学校史》第16页。
(6)贾尚澄撰:《民间疾苦诗介绍语》,《民间疾苦诗》第1页,1933年铅印版。
(7)唐光晋撰:《民间疾苦诗自序》,《民间疾苦诗》第5页,1933年铅印版。
(10)沈尹默著:《论书丛稿》第174页。
(11)《丹青铸史——望山堂书画录》第59页,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
(12)徐悲鸿撰:《唐光晋将军之作品与其龙驎书屋收藏之展览》,《徐悲鸿文集》,2005年9月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
(13)王森高撰:《唐世隆先生在家乡的点滴痕迹》。
(14)《威远铁厂有关本厂购买威远新场有元煤矿交易接洽处主任代表唐光晋等对该厂支款的通知单往来信件》,内江市档案馆存。
(15)《威远县民意咨询委员会委员详报表》,四川省档案馆全宗54第362卷。
摘自 政协四川省威远县委员会编 《黄埔军校威远人》,《威远黄埔人物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1月北京第一版141-147页
有话要说...